笔试全部为客观题,分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三部分,全卷共150题,满分150分,合格线90分。考试时间155分钟(含5分钟考生填涂答题卡时间)。试题主要采取案例导入式设计,案例源于教学实际,形式多样。
笔试试题前两部分主要采取案例导入式设计。案例源于教学实际,形式多样。如:
第33-38题
麦克:当然了。世界上的事我知道一半,中国的事我没有不知道的。
爱德华:(2)你才学了三个半月的汉语,怎么就成“中国通”了?爱德华:谁说我不懂?相声是笑的艺术,(3)“笑一笑,十年少”嘛。麦克:对呀。谁听了我们的相声,谁就会笑起,谁就会变年轻,今年二十,明年十岁。爱德华:什么?
麦克:你不是说“笑一笑,十年少”吗?34. 以下哪个句子在结构和语义上与句(1)同属一类?A 连警察都敢打
B 连老师也回答不上来
C 这么大的苹果连看也没看过
D 连“你好”“再见”也不会说
35. 以下哪句话中的“才”与句(2)的“才”意思相同?37. “笑一笑,十年少”中“少”的词性和读音分别是:
第69-72题
李老师去海外的一所小学教汉语。她了解到学生之前学过一个月汉语。第一天第一堂课,李老师先利用一个有趣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中国著名的景点,如万里长城、天安门等,之后让学生交流一下对中国的印象。
接下来李老师开始自我介绍,借助PPT和图片来展示自己的名字及爱好。然后李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名字和兴趣标签分别贴到黑板上,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成员通过询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爱好是什么?”来找出各自的答案。再让小组间互相询问,得出答案。最后用事先制作好的贴有学生名字和兴趣标签的魔方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们玩儿得很高兴。
69. 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后,李老师最可能做的是什么?
70. 李老师想要在活动中纠正学生的语音偏误,最可能采用下列哪种方式?71. 在活动过程中,有一组学生提前完成了任务便开始聊天儿,这时李老师最好的做法是:
第101-135题,每组题目由情境及随后的若干条与情境相关的陈述构成,每条陈述都是对情境的一种反应,包括行为、判断、观点或感受等。请先阅读情境,然后根据你对情境的理解,判断你对每条陈述的认同程度,并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的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不同的认同程度。说明如下:
A | B | C | D | E |
非常不认同 | 比较不认同 | 不确定 | 比较认同 | 非常认同 |
例题:
王宏是澳大利亚某孔子学院的老师。他班上的学生大多是当地的成年人,来自不同的社区,其中有一位学生叫Susan,今年48岁,已经有了一个孙子。Susan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两天前她刚刚打破了当地的女子马拉松成年组纪录。王宏非常敬佩Susan,课上他对学生们说:“作为一位48岁的‘年轻奶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简直是个奇迹!”没想到,Susan在下课后立即向校方投诉了王宏,说他不尊重学生的隐私。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王宏,请你给出对下列陈述的认同程度:
1. 隐私需要尊重,但自己只是想表达对Susan的敬佩,Susan的反应有些过分了。2. 应该向Susan表达歉意,说明自己的想法,争取Susan的谅解。3. 经过此事后,应该调整自己的认识,充分尊重他人的隐私。4. Susan只是一时情绪激动,校方出面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就好,自己再去道歉反而小题大做了。作答示例:若你对第1题的陈述“比较不认同”,则选择B;若对第2题的陈述“比较认同”,则选择D;若对第3题的陈述“非常认同”,则选择E;若对第4题陈述的认同程度介于“比较不认同”和“比较认同”之间,则选择C。各题之间互不影响。第136-150题,每题由一个情境和四个与情境相关的陈述构成,每个陈述都是对这个情境的一种反应,包括行为、判断、观点或感受等。请先阅读情境,然后根据你对情境的理解,从ABCD四个陈述中选出你认为在此情境下最合适的反应和最不合适的反应,并在答题卡上按照先后顺序填涂答案。
例题:
李敏在日本一所学校教汉语。刚到日本时,她选择与一位日本同事合租公寓。日本对垃圾分类有严格的要求,虽然李敏很注意垃圾的分类,但由于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还是经常弄错,甚至导致邻居投诉,室友也多此因此事职责她,言语之间甚至认为李敏没有素质。
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最合适的选择是( ),最不合适的选择是( )。
A. 无需多解释,自己努力学习如何处理垃圾,在不与室友和邻居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解决问题。B. 主动向室友和邻居道歉,说明原委,并向室友寻求帮助,向她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C. 鉴于和室友以及邻居目前的关系不太好,还是尽快找中国同事合住,以便度过适应期。D. 被室友和邻居误解太没面子了,须尽快从中国同事那里学习垃圾分类的技巧。